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
苏北人在上海:1850—1980
- 作者: 【美】韩起澜
- 简介: 近代以来,苏北人成为上海社会中的重要群体,他们在这座城市中努力生存,却备受争议。一个人的原籍为何会引来众多讨论,“苏北人”的称谓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基于丰富的史料,美国历史学者韩起澜以上海苏北人为研究对象,从其生活、工作、习惯,以及他者对苏北人的印象与记忆切入,试图揭示其身份、偏见和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阐述作为族群的苏北人是如何在近现代上海的社会历史情境中被反复建构和延续的。苏北既是现实存在的社会类别,又是社会建构的类别,从原籍的角度寻迹其历史,才能理解族群本身。尽管苏北人所受的偏见已逐渐消失在时代浪潮中,但其产生的根源,仍然值得我们深思。 - 出版时间: 2024-10-01
- ISBN: 9787545823912
- 分类: 社会文化-文化
-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 字数: 109324
- 在线阅读: 微信读书
- 划线数量: 127
- 想法数量: 36
本书评论
书评 No.1
苏北人在上海,也只有在上海,“苏北人”这个词才有意义。
- ⏱ 2025-01-01 17:13:56 ^19836794-7WSnbfkGE
笔记
出版说明
📌 长期以来,苏北人作为一个事实而存在,他们所经历的浮沉命运,呈现了近现代上海历史的复杂面相,然而对其进行深入而具突破性的学术研究者,则为数寥寥。
💭 Supo Lives Matter!
- ⏱ 2024-11-21 13:29:55 ^19836794-7VRLOWm3o
前言
📌 我越来越明白,至少在上海,原籍界定了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在美国历史上一向被认为是族群关系,这种分析以前从未应用于中国,也许是因为压倒多数的人口都是汉族身份吧。
- ⏱ 2024-11-22 18:15:01 ^4-1959-2039
第一章 导论
📌 苏北文化在清代中期被认为是高雅隽永的象征,到19世纪晚期渐渐被视为低级鄙俗。
- ⏱ 2024-11-22 22:08:23 ^5-851-889
📌 这位妇女在纽约生活了好多年,她相信她用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因被人说是种族主义者而受到攻击的可能性。
💭 掩耳盗铃
- ⏱ 2024-11-22 22:09:41 ^19836794-7VTQaDaaP
📌 苏北这个名称既不是指一个城市、专区,也不是指一个省份,而是指一个地区,其区界和内核是争议未定的。
- ⏱ 2024-11-22 22:55:36 ^5-2402-2450
📌 在上海,阶层是由籍贯来建构的,籍贯的建构是阶层话语的组成部分。而且,正是因为这类身份同阶层难分难解地联系在一起,所以籍贯就具有了族群含义。
💭 籍贯->阶层->话语权
- ⏱ 2024-11-22 22:57:39 ^19836794-7VTTjnZBQ
📌 客家人自认为不同于他们那些讲粤语的邻居;他们把自己看作宋代官宦的后裔,而相比之下,讲粤语的本地人则据称是土著蛮人的后裔。
- ⏱ 2024-11-22 22:59:49 ^5-5575-5635
📌 顾德曼在她关于上海同乡会组织和意识的研究中指出:“原籍概念是传统中国个人身份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一般说来,这是陌生人之间相互打听的第一件事,是记录一个人(在姓名和化名之后)的第一个特征,是个人涉讼前要被查明的第一个事实。”
- ⏱ 2024-11-22 23:00:56 ^5-6602-6713
📌 居住也反映了地方主义的持久性:汉口有些街区以特定同乡人为主,因而很像族群飞地。
💭 大杂居、小聚居
- ⏱ 2024-11-22 23:02:35 ^19836794-7VTTDr8SC
📌 新的学术研究成果主张不要把族群理解为单个身份,而要理解为一种社会关系体系。这就是说,身份只是在特定地方背景和历史背景下同其他身份的关系与区别中形成的。
💭 有比较、区别,才产生了族群认同和身份划分。
- ⏱ 2024-11-22 23:04:17 ^19836794-7VTTKnJcM
📌 第一,族群不是诸如血缘之类的客观事物,而是一种过程。更具体地说,它涉及建构、援引和操纵文化独特性概念,以便在共同的政治经济体系内将人划分为我者与他者。
- ⏱ 2024-11-23 00:27:34 ^5-10580-10655
📌 这导致有关族群含义的第二种见解:没有哪一个人群是天生的或是不可被改变的族群。
- ⏱ 2024-11-23 00:27:34 ^5-10955-10993
📌 同样地,苏北人不是在苏北的人,而是在上海成为苏北人。换句话说,族群取决于其所处的环境。
💭 豁然开朗,我从小生活在苏北,会意识到周围的亲戚朋友都是“苏北人”吗?只有到了上海、到了苏南,成为了当地人眼中的“他者”,也就自然变成了“苏北人”。
- ⏱ 2024-11-23 00:27:35 ^19836794-7VTZcCuLJ
📌 其实,苏北人这个类别在上海和江南以外的地方并不存在——上海人所称的苏北人,若生活在北京、汉口一类的城市里,则并不被认为是苏北人。
- ⏱ 2024-11-23 00:27:36 ^5-14404-14468
📌 统计数字证实了这种印象:1885年,移民约占该市人口的85%;1930年占78%(这是空前下降的最低数字);1949年占84.9%。
- ⏱ 2024-11-23 00:27:36 ^5-14836-14902
📌 一个人来自上述哪个地区对其就业机会、居住格局、文化活动和社会地位的影响至关紧要。
- ⏱ 2024-11-23 00:27:36 ^5-15595-15635
📌 最后,在建构苏北人这个类别上起了至关重要作用的江南精英集团自身是处于从属地位的。它以上海人自居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同外国人的联系——即使只是一种模仿的企望——来界定的。与之相反,苏北人之所以落后是因为他们不懂得西洋方式。
💭 换句话说,苏北人在鄙视链的最底层。
- ⏱ 2024-11-23 00:27:37 ^19836794-7VTZcJhaq
📌 一位来自扬州的澡堂修脚工前来接受采访时穿着西装,同来的一位来自盐城的工人同伴却穿着较为普通的工装;他以此衬托出他的态度:虽然他们都来自苏北,扬州人却文雅老到得多。
- ⏱ 2024-11-23 00:27:37 ^5-18809-18890
第二章 寻觅苏北
📌 换句话说,你愈追问,围绕苏北定义的确定性就愈在云里雾里。围绕苏北定义的混乱不足为奇,因为苏北不是一种有着明确划界的行政建构。它既不是省份也不是县,它是一个不存在始终如一定义的地区,很像美国的阿巴拉契亚山区。
💭 诶,但是淮安、盐城,属于苏北的“核心区”,无论哪种定义方式,都被包括在内了。
- ⏱ 2024-11-23 00:27:38 ^19836794-7VTZcNN50
苏北:其地
📌 从山东至黄河故道流域的该(江苏)省北部地区在经济上是最不被看好的。该地区特有的那么多盐碱地的出产看来大大不如苏南沃土
💭 小时候经常听家里老人说,在苏北灌溉总渠建成之前,老家的土地太阳一晒,都是白花花的盐硝。水稻是种不了的,缺水,只能种些耐旱耐盐的芦粟(高粱)和山芋(红薯)。所以,我们那的方言也被戏称为“山芋腔”。
- ⏱ 2024-11-23 00:27:42 ^19836794-7VTZd4zVg
📌 再往西去,南向伸展至扬州、泰州,这一片土地上江河湖泊、沼泽、运河纵横,土壤湿润,可种稻米。
- ⏱ 2024-11-23 00:27:42 ^7-2090-2135
📌 我要指涉的是长江以北的江苏三个大区:北区(淮河以北)、中区(从淮河南下至扬州)、南区(长江北岸地区)。
- ⏱ 2024-11-23 00:27:42 ^7-2311-2362
📌 既然如此,江苏最北部的徐州地区和海州地区属于淮北;苏北则包括南起南通、海门,中经扬州、泰州和高邮,北至盐城、阜宁和淮安的所有地区。
💭 “淮河故道”,也就是废黄河,就在阜宁。
- ⏱ 2024-11-23 00:27:43 ^19836794-7VTZd9qUx
📌 这表明淮河故道是长江稻米—小麦产区与冬小麦—高粱产区之间的分界线。
- ⏱ 2024-11-23 00:27:43 ^7-3159-3192
📌 她还指出,她谓之(以淮河为界划分的)苏中、苏北之间的旅游、运输和通讯极为困难,而苏中区内和苏中与苏南之间的众多水道则方便出游。
- ⏱ 2024-11-23 00:27:43 ^7-3292-3355
📌 例如,易君左在他20世纪30年代中期出版的引起争议的《闲话扬州》中强调了扬州和苏北之间的区别。他宣称,扬州的气候格局同江南一样,并接着说,“江北人的性格多强悍而扬州人则很和平。扬州人虽在江北早已江南化了!他自隋以来代表整个儿的江南民族性,说扬州是江北,真黑天冤枉!”
- ⏱ 2024-11-23 00:27:43 ^7-4431-4564
📌 1960年进行的一次江苏方言重要调查把江南的南京、江宁、句容各地区和溧水、镇江一道列入与苏北的扬州、盐城、阜宁、高邮地区一样的方言区。
💭 江淮官话
- ⏱ 2024-11-23 00:27:44 ^19836794-7VTZddK56
📌 有些人从地理上讲是苏北人,从语言上讲是江南人,而有些人从地理上讲是江南人,按讲话看则为苏北人。这种复杂性导致一位研究江苏的作者断言,只有从表面看问题的人才会认为“江北就是长江以北,江南就是长江以南”。
- ⏱ 2024-11-23 00:27:44 ^7-6456-6556
📌 淮河据说是这样两种地区的分界线:一种地区的妇女普遍缠小脚,另一些地区妇女不缠脚:淮河以北妇女多半在家里干活,而淮河以南妇女在田里干活。
💭 传统的水稻种植区好像不裹小脚,因为妇女也可以下地插秧干活,不需要多大的力气。
- ⏱ 2024-11-23 00:27:45 ^19836794-7VTZdhkvn
📌 淮剧并非源于江苏的淮河以北地区,而恰恰源于淮河以南地区:以淮安、淮阴、盐城、阜宁为中心。
💭 牙痕记、宝塔记、大悲调,我为数不多的淮剧记忆。
- ⏱ 2024-11-23 00:27:46 ^19836794-7VTZdkiau
📌 直到19世纪早期,这些香火戏才成为成熟的戏剧演出,也是在这个时期徽剧从安徽传到苏北。香火戏吸纳了徽剧风格,逐渐在那里涌现出一批职业戏剧演出团体,演员在乐器伴奏下演出,后来即谓之淮剧。
💭 徽剧的影响看起来很大啊,也是差不多这个时间,徽班进京,萌发了京剧。
- ⏱ 2024-11-23 00:27:47 ^19836794-7VTZdnt63
📌 但是,扬州的香火戏传统不同于上述地区的传统。因为在以盐城、淮阴为中心的地区,演出香火戏是为了庆祝华诞、祭祖、祈求健康、求雨或求子。但在扬州,从唐代以来人们就搭台演出香火戏,经常利用拜佛之日在庙里演出。
- ⏱ 2024-11-23 00:27:47 ^7-8863-8963
苏北:其理念
📌 在上海的环境中,江南和苏北都被简单化了,都被当作象征来用。江南是富足和高雅的体现,不论其内部有多大差别,而苏北则成为贫困和穷乡僻壤的体现,不论其是否丰富多彩。
- ⏱ 2024-11-23 00:27:47 ^8-1377-1456
📌 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清代中期以前,长江以北地区是繁荣的,并无苏北这个通称。从19世纪中期开始,苏北被描述成一个穷苦不堪、灾祸累累的地区,这就模糊了以下事实:它在经济上并不总是江苏省的劣等地区。实际上,它的繁荣堪与江南相媲美。
💭 大运河和盐商
- ⏱ 2024-11-23 00:27:48 ^19836794-7VTZdthp0
📌 在整个唐代,扬州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对外贸易口岸。在元代,它是马可·波罗惊叹的对象;它后来成为清初繁荣的最高象征,是江苏盐商的乐园,他们是当时全中国最富有的一些人。
- ⏱ 2024-11-23 00:27:48 ^8-2304-2384
📌 只是在19世纪,即与上海发展成为商业中心大致同时,江苏北部地区的繁荣和声誉才式微。
- ⏱ 2024-11-23 00:27:48 ^8-2936-2977
📌 第一,大运河被海运所取代,特别是取代了由中国南方运往北方的漕运。
- ⏱ 2024-11-23 00:27:48 ^8-3003-3035
📌 海运取代了大运河还意味着政府已不注意维护和修缮连接大运河的水渠堤坝,从而使苏北各地易受空前频繁的洪水和天灾之害。
- ⏱ 2024-11-23 00:27:49 ^8-3457-3513
📌 促使苏北地区衰落的第二件事是1853年黄河改道:不再流入洪泽湖而后横穿苏北入海,而是从开封流向东北方向,再穿越山东。后来淮河流入洪泽湖,但再无流出通道,从而成为反复无常的洪水泛滥的渊薮。
- ⏱ 2024-11-23 00:27:49 ^8-3726-3819
📌 江南的发展可归结于几个因素。它紧靠长江、大运河,又便于海运,有利于它逐渐成为扩大了的市场网络的中心。宜于棉花种植和养蚕缫丝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促进了江南的商业化。随着手工纺织业的发展,必须输入大米,这就促进了市场经济的成长。
- ⏱ 2024-11-23 00:27:49 ^8-4231-4341
📌 相对充裕的商品表明了以下事实:到20世纪,江苏的大部分商业财富集中在江南。
- ⏱ 2024-11-23 00:27:53 ^8-5414-5451
📌 工业已是蒸蒸日上的江南经济的一部分,而苏北则仍依赖农业生产:它是原棉、盐、猪的主要产地。
- ⏱ 2024-11-23 00:27:53 ^8-6529-6573
📌 换句话说,长江以北的较富地区在经济上说是江南。
- ⏱ 2024-11-23 00:27:57 ^8-7838-7861
📌 上述经济发展所昭示的第二个含义是,一个名叫苏北的地方这一概念只是在江苏北部相对于南部变穷时期才出现的。
- ⏱ 2024-11-23 00:27:57 ^8-7890-7941
📌 当年苏北繁荣时,绝不意味着长江是明显的分界线。只有在苏北经济衰落的背景下,苏北作为一个准政治单位的概念才出现。
- ⏱ 2024-11-23 00:27:57 ^8-9140-9195
📌 苏北人这个概念由于源于移民格局,因而实际先于有地名曰苏北之信念而存在。苏北人极有可能是一种标签,用以描述江南和上海的移民人口。一旦苏北人作为一个集团而存在,苏北作为一个地方的理念便产生出来,以界定他们的原籍。
💭 有趣,先有“苏北人”,再有“苏北”。
- ⏱ 2024-11-23 00:27:58 ^19836794-7VTZe8Suz
📌 重要的是,一个名字已经被赋予那些“北方”的移民,他们已经愈益持久地扎根在南方了。
- ⏱ 2024-11-23 00:27:57 ^8-9953-9993
第三章 从移民变为族群
📌 江南人和苏北人的这种面对面遭遇促使人类学家所谓界标的形成,从而开始了族群形成的过程。
- ⏱ 2024-11-23 00:28:31 ^9-517-559
从苏北到江南
📌 费孝通指出:“在洪水到来之前,(苏北)农家用泥巴封住家门而后逃离家园。有些地方,如里下河地区(靠近扬州),在整个洪水泛滥季节全村逃亡。”
- ⏱ 2024-11-23 00:28:32 ^10-525-593
📌 如果把现剩谷子同萝卜、萝卜缨子、山芋藤和他们能种或能拾掇的其他瓜菜藤蔓混杂着吃,而且要吃得很稀很稀,那么够全家生存三个月或再长一点。
💭 萝卜缨子,熟悉的方言,以前的人太难了。
- ⏱ 2024-11-23 00:28:33 ^19836794-7VTZgxfKP
📌 他们推着独轮车出发,男推女拉;推车上载着两个小孩、许多作燃料用的玉米秆子、一口锅、一张夜间用以盖身的大芦苇席。其余的人步履艰难,随后而行。他们日复一日地走呀走,脚底疼痛乃至抱病而行。他们沿途挨村乞讨。
- ⏱ 2024-11-23 00:28:34 ^10-1465-1565
📌 那些前往江南农村的人也许比张家运气好些。因太平天国运动而人口减少的江南各地亟须招人垦殖,这就为19世纪后半期许多苏北移民提供了重新安置定居的机会。
- ⏱ 2024-11-23 00:28:35 ^10-2082-2155
📌 在江南各地农村,来自苏北的移民都知道,即使是江南最差的环境也比他们故土的环境强,他们形成了一个次等阶层。
- ⏱ 2024-11-23 00:28:35 ^10-2802-2854
📌 不论是在苏南的城市抑或农村地区,苏北难民,或者如人们通常称呼他们的,江北流浪汉,被认为是无序之源。
- ⏱ 2024-11-23 00:28:36 ^10-4327-4376
📌 江苏北部某些城市的官员下决心处置这些“不良”分子,因而实际上是拿出钱把他们运往江南,在江南他们大概可以前往任何地方。
- ⏱ 2024-11-23 00:28:36 ^10-4817-4875
📌 在苏南,苏北人和江南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明明白白的本地人—移民的关系。江南人对本地人地位的诉求是不容置疑的。然而在上海,江南人和苏北人都是移民。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江南人竭力要僭取本地人这个地位,宣称上海是他们的上海,因此他们夸大了自己和苏北人之间的区别。
- ⏱ 2024-11-23 00:28:36 ^10-5481-5607
上海的客民
📌 1946年,将近5.9万名苏北老乡到上海的苏北难民救济会议办事处去登记,他们大多数来自盐城和阜宁。
💭 盐阜大地啊
- ⏱ 2024-11-23 00:28:37 ^19836794-7VTZgNl9x
📌 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对苏北人的嘲弄在富裕移民到来之后也许加剧了,这些富裕移民的存在,对江南人群体自诩为上海精英文化代表的诉求构成了潜在挑战。
- ⏱ 2024-11-23 00:28:37 ^11-2978-3048
📌 外国人按职业论事,江南“精英”则按原籍语言说同一件事:在外国人看来是黄包车问题,对于江南“精英”来说则是苏北人问题。
- ⏱ 2024-11-23 00:28:37 ^11-5086-5144
棚户区的斗争
📌 草屋内常建有阁楼以便容纳别的家庭;大多数草屋里住着至少两家人,有时住四家之多。
- ⏱ 2024-11-23 00:28:38 ^12-1670-1709
📌 他们的草房是用手脚边能得到的随便什么东西盖起来的——泥巴、芦苇、碎砖、旧木板、动物毛皮、麻袋布,还有宣传昂贵肥皂的涂瓷漆铁皮广告牌。
- ⏱ 2024-11-23 00:28:38 ^12-2174-2240
📌 到1949年,将近百万人住在草房里,上海约有322个棚户区,每区至少有200间草房。
- ⏱ 2024-11-23 00:28:39 ^12-3604-3646
📌 几乎所有这些棚户区都在大多数中国精英居住的外国租界之外,突出地表明了苏北人在地理上天各一方的处境。棚户区围绕租界形成了几乎完整的一圈。
- ⏱ 2024-11-23 00:28:39 ^12-3858-3925
📌 从1948年6月到1949年5月这一年之内,据日报报道,棚户区至少发生了37次火灾。
💭 平均10天1次
- ⏱ 2024-11-23 00:28:39 ^19836794-7VTZgXoda
📌 然而,火灾并不总是无意发生的。放火往往是竭力要铲除草棚的土地所有主的最后手段。
- ⏱ 2024-11-23 00:28:40 ^12-5739-5778
📌 草棚居民加紧其有组织的努力:来自上海东部棚户区的代表前往上海北部和西部的棚户区,建立了上海公共租界各处棚户联合会。
- ⏱ 2024-11-23 00:28:40 ^12-8427-8484
📌 反过来,工部局提供被左倾的《密勒氏评论报》编辑们称之为“怜悯金”的费用,每个棚户14元(折合4.05美元)。
💭 打发叫花子的“拆迁款”。
- ⏱ 2024-11-23 00:28:41 ^19836794-7VTZh2QEU
📌 1949年以前的历届政府清除棚屋的尝试,不管多么持之以恒和坚决,都不曾取得哪怕是少许的成功。只要农村移民继续流入上海,棚户区的扩散就不可避免,就像今天第三世界国家城市的经历一样。
- ⏱ 2024-11-23 00:28:41 ^12-10366-10455
📌 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受外国支配的上海工部局在袭击棚户区方面起了重大作用,间接地说明了外国在上海的存在促进了苏北人这个类别的建构。
- ⏱ 2024-11-23 00:28:41 ^12-10635-10698
📌 把棚户区归结为苏北人并冠以江北棚户区的称号,这样他们就可以把自己同如此冒犯外国精英的一种中国现象分离开来。
💭 划清界限
- ⏱ 2024-11-23 00:28:42 ^19836794-7VTZh7mjg
争夺的领域:争夺上海文化
📌 这并不意味着苏北人放弃了他们在上海的文化,相反,他们和他们的文化习惯单独存在,处于边缘。
- ⏱ 2024-11-23 00:28:42 ^13-685-729
📌 就连天蟾舞台也不以苏北戏为特色,而天蟾舞台的老板顾竹轩却是盐城人,强有力的青帮领袖,上海苏北人称他为“苏北皇帝”。一位上海负盛名的淮剧名角抱怨说:“我们甚至无法在顾竹轩的戏院里唱。”
💭 盐城确实挺多姓顾的,好像和洪武年间的苏州移民也有关系。
- ⏱ 2024-11-23 00:29:02 ^19836794-7VTZitjPc
📌 当时苏北戏在苏北人中喜闻乐见,但从未成为上海精英文化的一部分。对于记者和旅行指南的作者来说,这几乎是视而不见的,甚至不值一提。这是边缘文化,同统治上海戏剧界的江南风格风马牛不相及。
- ⏱ 2024-11-23 00:30:23 ^13-2657-2747
📌 上海方言主要不是基于它的唯一真正的本地人即浦东人所讲的语言,而是移民讲的各种方言的混合。
- ⏱ 2024-11-23 00:30:46 ^13-2809-2853
📌 其实不然,源自吴语的苏州方言和宁波方言提供了重要影响。
- ⏱ 2024-11-23 00:31:03 ^13-2905-2932
📌 从宁波移往上海的大多数人是商人。……由于宁波商人的地位相对高些,所以人们乐于使用他们的语言
- ⏱ 2024-11-23 00:31:13 ^13-2968-3013
📌 尽管清代扬州素有美女摇篮之声誉,但在上海,却是苏州女子被认为最美最合人意。
💭 扬州瘦马 v.s. 苏州评弹
- ⏱ 2024-11-23 00:32:20 ^19836794-7VTZvRPv2
📌 这种排斥不应当解释为江南精英集团的蓄谋;他们并没有要密谋促使苏北文化边缘化。相反,这是他们竭力要把上海文化界定为他们自己的文化的不可避免的结果。因此,上海的时尚和温文尔雅反映了宁波、绍兴、无锡等地的风格。
- ⏱ 2024-11-23 00:33:30 ^13-4929-5031
📌 因此,没有什么可惊讶的,这反映了苏北人作为一个集团无正当归属,作为移民则已成为族群。
- ⏱ 2024-11-23 00:35:01 ^13-5171-5213
上海劳工市场的地区性质
📌 上海不仅是中国的主要工业中心,而且也是在华带有殖民性质企业的中心。上海有着比中国其他城市比例大得多的为外国人所有的企业——从棉纺厂到黄包车公司。
- ⏱ 2024-11-23 00:40:48 ^15-702-774
📌 拉黄包车较之任何其他职业更易于同上海劳工市场中的苏北人相联系,且更能象征苏北人在上海劳工市场中的地位。
- ⏱ 2024-11-23 00:43:42 ^15-1471-1522
📌 到20世纪30年代,黄包车夫的人数飙升至80万,90%是苏北籍人,大多来自盐城和阜宁。
💭 确实…
- ⏱ 2024-11-23 00:44:31 ^19836794-7VU0jm1D5
📌 在上海精英的心目中,拉黄包车集中体现了苏北人的低下地位。一位记者指出,只有在他们的农村老家饱经自然灾害和经济毁灭之苦的苏北人才会屈尊去干这种“走兽般的”和“非人的”活。
- ⏱ 2024-11-23 00:45:02 ^15-2162-2246
📌 在精英集团的眼里,拉黄包车也许是最低级的生计,但对某些苏北人来说,谋得一份拉黄包车的工作就是一种升迁了。
- ⏱ 2024-11-23 00:45:44 ^15-2677-2729
📌 许多黄包车夫从未摆脱他们的农民身份,到上海打工只是季节性的。许多来自盐城、阜宁地区的车夫每年春天农忙季节回老家,只是在秋收以后才到上海来。
- ⏱ 2024-11-23 00:46:18 ^15-3050-3119
📌 最后一类以苏北人为主的工作属于服务行业。例如,压倒多数的理发师是扬州人,1920年大约有2.4万人。
- ⏱ 2024-11-23 00:49:04 ^15-4128-4178
📌 澡堂工人也绝大多数来自扬州。
💭 其实这里也可以看出,苏北内部也有差别。更富裕一些的扬州人,会从事一些技术性更强、体力负担更低的工作。
- ⏱ 2024-11-23 00:50:29 ^19836794-7VU0HAly9
📌 当一名扫垃圾工的地位如此低下,所以一位来自盐城的人宁愿失业苦熬也不愿干扫垃圾工。当他为了生存别无选择只能去当一名扫垃圾工时,他不希望任何人知道。他追述说:“市里雇用的扫垃圾工必须穿红布衫,我恨穿着那件红布衫,因为那样一来人人都可以看到我是谁、我干的是什么。所以我每天一干完活就脱下那件布衫!”
- ⏱ 2024-11-23 00:50:57 ^15-5130-5276
📌 服务行业中并非所有的职业都以苏北人为主。少数职业实际上是江南人的天下。例如,大多数裁缝来自宁波、常州等江南地区。
- ⏱ 2024-11-23 00:51:46 ^15-5393-5449
📌 1920年裁缝一天挣3—7元,理发师只能指望挣2—3角,而理发师挣的收入要比服务行业大多数苏北工人所挣多一些。
- ⏱ 2024-11-23 00:52:01 ^15-5484-5539
📌 男人的被扭曲的印象突出地说明了如下事实:谋得一份工厂的工作对苏北人来说是上升了一步。
- ⏱ 2024-11-23 00:52:50 ^15-6189-6231
📌 这种不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男女工人收入的差别,因为机器制造业和造船业以男工为主,而纺织业主要雇用女工。
- ⏱ 2024-11-23 00:54:35 ^15-6999-7050
📌 而且,即使在女工为主的纺织业内部,以苏北人为主的行业——纺棉和缫丝——开出的工资大大低于来自江南的工人居多数的行业。
- ⏱ 2024-11-23 00:54:29 ^15-7050-7108
📌 而且,许多在纱厂工作的江南妇女最终成为厂里的主管、秘书、会计,这样的提升对于苏北妇女来说是难以想象的。
💭 有职场天花板
- ⏱ 2024-11-23 00:55:32 ^19836794-7VU124na3
📌 苏北人在非技术性、低工资职业中的人数优势可能模糊了苏北人在上海从业经历中的一个同样重要的方面:许多人根本从未进入正式的劳工市场,或者说,长时期在这个市场之外干活。
- ⏱ 2024-11-23 02:18:43 ^15-10929-11010
📌 苏北人在上海劳工市场的地位也许最好用次无产者来形容。以他们为主的职业从拉黄包车到扫垃圾和卖菜,其地位均低于在工厂工作。
- ⏱ 2024-11-23 02:21:34 ^15-13784-13843
籍贯等级结构的根源
📌 于是,出现了这样一幅画面,在整个江南地区,不论是季节性还是永久性地移居南方,苏北难民都接受了一种比江南人低得多的生活水准,从而也接受了比江南人差得远的劳动条件。
- ⏱ 2024-11-23 02:22:54 ^16-926-1006
📌 为什么我们在上海非技术苦力劳工队伍中找不到有这些江南移民的证据呢?
- ⏱ 2024-11-23 15:00:25 ^16-1530-1563
📌 以往的研究已经用很多材料证实了私交和同乡关系对求职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是在上海最新式的企业里亦是如此。管理部门的人往往雇用亲戚、朋友或同乡人。
- ⏱ 2024-11-23 15:16:14 ^16-3223-3399
📌 20世纪40年代公布的列入商业董事名单的2080名来自江苏、浙江的人(占总数的90%)中,只有175名来自苏北(占8%)。这些苏北人中,多数来自最南部的南通、海门和如皋地区,只有88人(占总数4%)来自扬州北部至阜宁地区。对列入董事名单的来自苏北的人所作的进一步检视表明,大多数人涉及黄包车公司、理发店、澡堂和建筑业;只有少数人染指工业和银行业。
- ⏱ 2024-11-23 15:17:19 ^16-3528-3701
📌 还有,上海实业界精英的这种布局可以解释为什么来自无锡的农民,虽然至少当时可能会像苏北农民那样穷苦不堪,但最终不会身陷上海劳工市场中的非技术行业。他们在别的方面有关系。
- ⏱ 2024-11-23 15:18:46 ^16-4100-4183
📌 这也许还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来自江南地区的贫苦农民不会成为偏见的对象:他们来自同上海精英有联系的地区。
- ⏱ 2024-11-23 15:18:56 ^16-4446-4495
📌 然而,人们一定会奇怪,为什么扬州的富裕盐商不利用他们的资金在开发上海所带来的利润中分得一杯羹?也许,诚如历史学家何炳棣所说,挥霍浪费使他们没有什么资本用于可能的投资。
- ⏱ 2024-11-23 15:19:26 ^16-4627-4710
📌 还有另一种可能性,那就是,部分来自江南的人由于太平军占领所迫先到上海,确立了对有利可图行业的控制。
- ⏱ 2024-11-23 15:20:40 ^16-4933-4982
📌 政治可能促进了广州人和江南人的经济统治。“回避规则”使苏北人没有资格供职于上海道台府。来自广州和江南的浙江地区的人——因为他们不是江苏本地人——乃得以而且确实占据了政治职位。
- ⏱ 2024-11-23 15:20:58 ^16-5145-5232
📌 如前所述,顾竹轩被上海的苏北人称为“苏北皇帝”;他被形容为“一座人体大山”,由他制定法律,由对他唯命是从的枪手强制执行。他是黄包车业界的强人,数千名黄包车夫宣誓奉他为师父。
- ⏱ 2024-11-23 15:24:53 ^16-6578-6664
📌 然而更重要的是,他们缺乏以同乡纽带为基础的私交和组织关系,而若有这类关系就会使他们有机会找到这些技能活,使他们脱离非技术行业,就像江南移民能做的那样。
- ⏱ 2024-11-23 22:26:24 ^16-8234-8309
📌 在所有这些情况下,工厂主都选择不吸纳最廉价的劳动力来源。历来提出的最重要解释是工厂经理们和工人们流行的偏见。
- ⏱ 2024-11-23 22:29:56 ^16-9122-9176
📌 棉纺业是少数几个雇用大批苏北人的行业,但这种情况最可能是因为在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约有半数的棉纺厂是日本资本家所有的,他们对苏北人没有同样的偏见。
- ⏱ 2024-11-23 22:30:19 ^16-9796-9871
📌 此类事件表明,对稀缺经济资源(就这个个案而言,就是工厂的岗位)的竞争可能促使把苏北人界定为一个与众不同的族群
- ⏱ 2024-11-23 22:31:53 ^16-10687-10741
📌 在黑人或其他种族集团对居支配地位的白人居民构成经济威胁时,美国国内的种族敌对就最激烈
- ⏱ 2024-11-23 22:32:05 ^16-10785-10827
📌 如果这个麻烦集团在种族上是绝对同一的,只是原籍地不同……这些差异就会被放大到足以使他们成为准族群,成为敌对的聚焦点。
- ⏱ 2024-11-23 22:37:39 ^16-10865-10923
📌 正是这种“族群”敌意在上海被建构起来:江南工人为保护他们的地位,可能大大地促进了或者至少是强化了那种认为他们自己与苏北人之间存在明显区别的信念。
- ⏱ 2024-11-24 21:40:27 ^16-11238-11310
📌 最后,随着上海工业化和更加复杂以及千差万别的劳工市场的发展,苏北人所从事的工作,地位更显低微。正如对黄包车夫的态度所示,苏北人与非技术力气活之间的联系被建构起来。
- ⏱ 2024-11-24 21:40:59 ^16-11480-11561
📌 劳工市场既要求建构苏北族群,又受这种建构的影响。
- ⏱ 2024-11-24 21:41:25 ^16-11800-11824
第五章 苏北人的自我认同 有争议的族群
📌 大多数苏北人来到上海之前很可能从未听说过苏北这个术语。进一步说,他们到上海时似乎并没有认同为苏北人,而是认为自己是他们出来的那个地方的人
- ⏱ 2024-11-24 21:42:39 ^17-688-756
同乡会
📌 苏北几乎每一个县都在上海有了自己的同乡会。
💭 苏北确实内斗、散装很严重。不同的县,会根据方位互称侉子、蛮子、猫子。
- ⏱ 2024-11-25 16:22:33 ^19836794-7VY2mDXiG
📌 因此,譬如来自阜宁的棉纺工人顾正红在1925年被日本商人枪杀时,扬州同乡会没有参加江淮旅沪同乡会发起的追悼会。这就突出了以县为基础的同乡会所体现的地方身份。
💭 五卅运动
- ⏱ 2024-11-25 16:28:17 ^19836794-7VY2JVZtb
📌 换句话说,尽管江淮旅沪同乡会可能体现了江淮移民经历的共同性这一信念,但它也表明了苏北南北两地移民之间深刻的差别感。
- ⏱ 2024-11-25 16:24:44 ^18-4210-4267
📌 上海精英集团持有的信念认为,苏北人是一个有着苏北人自己共享共同传统和经历的有内聚力的集团,这种说法看来不切实际。
- ⏱ 2024-11-25 16:27:16 ^18-4763-4819
自我认同
📌 更为经常的是苏北比较繁荣的南部地区来的人对他们的北邻表示轻蔑。
- ⏱ 2024-11-25 16:30:02 ^19-1077-1108
📌 苏北移民的属地身份不仅仅是心态上的,而且也反映在他们各自的文化活动中。
- ⏱ 2024-11-25 16:33:04 ^19-1847-1882
📌 居住格局是苏北人在上海主要是属地认同的又一个标志。
- ⏱ 2024-11-25 16:33:18 ^19-2482-2507
📌 原黄包车夫章荣华回忆说,住在闸北中山北路界边的棚户区的几乎每一个人都同他一样来自盐城
- ⏱ 2024-11-25 16:31:24 ^19-2728-2770
📌 相当规模的江都人群体都住在胶州路68弄和82弄;盐城人和阜宁人都住在余姚路42弄、51弄、162弄以及平凉路793—795弄;大批淮安人住在长寿路68弄。
- ⏱ 2024-11-25 16:31:37 ^19-3100-3177
📌 就业格局表明,不存在共同的苏北人工作经历。相反,就业格局往往强化了并且再生了苏北移民的属地认同。
- ⏱ 2024-11-25 16:33:36 ^19-3749-3797
📌 相比之下,盐城人和阜宁人可以以独揽拉黄包车职业自诩。1934—1935年的一份有关黄包车夫籍贯的调查表明,大约53%的人来自盐城和阜宁,只有17%的人来自扬州附近地区。
- ⏱ 2024-11-25 16:34:14 ^19-4264-4348
📌 另一位来自扬州的苏北人这样描述分工:“修锅匠来自高邮县;小皮匠和环卫工人来自江都县;理发师、修脚工和厨师来自扬州城。”
💭 “修锅匠来自高邮”,想起了汪曾祺的《大淖记事》。
- ⏱ 2024-11-25 16:35:42 ^19836794-7VY3e2mC0
📌 在号子上的不合反映了苏北移民对来自湖北的工人弟兄更为广义的鄙视。
- ⏱ 2024-11-25 16:37:16 ^19-6281-6313
📌 换句话说,把阶层与原籍身份区分开的界线往往很模糊,因为就江南精英对苏北人作为一个整体的态度而言,籍贯往往是作为阶层的一个隐喻在运作的。
💭 籍贯是阶层的隐喻
- ⏱ 2024-11-25 16:38:07 ^19836794-7VY3nP1ga
📌 他们并不是要表达原籍认同本身,而只是坚持阶层差别,即使是在立基于江南的精英看来是清一色穷人的苏北人之间也存在的阶层差别。
- ⏱ 2024-11-25 16:39:27 ^19-8751-8811
📌 尽管苏北人在江南人眼里近似于一个族群,但对那些实际是从长江以北各市县移居而来的人来说,大苏北的认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微弱的,或者是根本不存在的。
- ⏱ 2024-11-25 16:39:42 ^19-8840-8912
📌 对他们来说,同乡是指来自同一个特定市县的人(如扬州或盐城),而不是作为整体的苏北。
- ⏱ 2024-11-25 19:12:51 ^19-8990-9031
📌 人类学的族群研究总是指出,外部人强加给一个集团的定义与集团内部人关于他们自身的定义之间是有差别的。
- ⏱ 2024-11-25 19:13:05 ^19-9071-9120
📌 苏北人表明属地身份,意在避开苏北这个丑化的称号。换句话说,这不仅仅是坚持地方主义,而且是一种重新创造和精心策划的抵制行为。
- ⏱ 2024-11-25 19:14:24 ^19-10644-10705
“江北通敌者”
📌 到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人在许多方面已成为该市居支配地位的外国居民。他们取代英国人成为公共租界里最大的外国人群体。日本人的人数从1890年只有区区800人,到1920年膨胀到1万人,1930年达到3万人,是当时英国居民的三倍。原是美国租界的虹口已成为几乎全是日本人的居住区,通常称为“小东京”。
- ⏱ 2024-11-25 19:55:39 ^21-463-611
📌 维持会干事汪度来自阜宁。他以前是横滨正金银行上海分行的职员,据说会讲日语。
- ⏱ 2024-11-25 19:57:47 ^21-2621-2658
📌 更加不大可能的是,日本入侵者能把苏北人同中国其他汉人区分开来,单独把苏北人挑选出来并作出协调一致的努力去招聘他们。
- ⏱ 2024-11-25 20:01:55 ^21-6898-6955
📌 因此,说大多数通敌者都是苏北人,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预设——这种预设反映了先已存在的对苏北人的蔑视,也反映了要把通敌归咎于某种人的需要。
- ⏱ 2024-11-25 20:01:58 ^21-6955-7022
苏北人的团结
📌 亲爱的富有同情心的苏北同胞们,我们早已意识到你们日常生活的性质,但是我们(现在)无能为力。……请你们务必暂时忍受,我们以后会找到办法来帮助你们。你们不能只想到你们自己的狭隘利益。请不要帮日本人杀人放火……觉醒吧!觉醒吧!
💭 这种居高临下的态度,真的能起到宣传作用吗?
- ⏱ 2024-11-25 20:05:03 ^19836794-7VYgW84FP
📌 1932年的日本进犯是苏北族群建构中的一个异常独特的插曲。它戏剧性地说明了政治是如何与经济地位和地理区域相互交叉的,不仅加固了对苏北人的偏见,而且加深了那种认为这个被人鄙视的集团的确是一个意味深长的社会类别的信念。
- ⏱ 2024-11-25 20:07:40 ^22-2733-2840
📌 对这样一个类别的需要在这个时候加剧了,因为上海人需要一个替罪羊,需要一种解脱他们自己潜在罪责的手段。
💭 翻译得太差劲,完全就是英语的句式结构。
- ⏱ 2024-11-25 20:07:28 ^19836794-7VYh5WjoA
当代上海的傲慢与偏见
📌 但苏北人说‘拉块’(la kui)
💭 hhhhhhh,熟悉的乡音
- ⏱ 2024-11-25 20:11:39 ^19836794-7VYhmZOGR
📌 一位年轻妇女回忆道,只要小学同班女同学的头发上扎根红丝带,朋友们就会模仿苏北方言叫她“小三子”——因为据说苏北人给他们的孩子以数取名:小三子、小四子等等。
💭 总结得还挺到位,确有其事。
- ⏱ 2024-11-25 20:13:01 ^19836794-7VYhsruaO
📌 统计数据证实了此类态度。1984年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上海年轻一代苏北人大约70%同其他苏北人结婚。1986年上海闸北区的婚姻登记档案甚至更为极端:大约80%的填明原籍苏北的人选择苏北籍配偶。而且,不同籍贯成婚的案例中75%的新娘来自苏北,这表明,嫁给南方人对于苏北籍女性来说就是某种形式的高攀。
- ⏱ 2024-11-25 20:15:32 ^24-3811-4055
📌 因此,在许多情况下,同苏北人结婚被认为是社会阶层地位的向下流动。
- ⏱ 2024-11-25 20:16:07 ^24-4603-4635
📌 这些差异实际是存在的,还是被上海人扭曲和夸大的(犹如19世纪中期英国人扭曲和夸大同爱尔兰人的差异),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下事实:上海居民相信差异存在。他们还在鼓吹和操纵出生地、语言和文化习俗来树立界标,从而维持我们/他们的两类划分。
- ⏱ 2024-11-25 20:18:03 ^24-6038-6155
📌 掩饰自己的苏北身份反而更明显地暴露了对这个社会类别成员身份的承认。
- ⏱ 2024-11-25 20:22:52 ^24-9468-9501
📌 1984年,复旦大学的一位文学教授在对前来调查上海苏北人地位的社会学家们说:“其实稍微懂得一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历史上苏北一直比江南富庶。”他对南方人的骄傲提出异议,指出苏北一度很繁华,以至于江南人移居江苏省的北半部。他说:“那时不存在江南人看不起苏北人的问题。”
- ⏱ 2024-11-25 20:24:53 ^24-10818-10951
不平等的结构
📌 人们不再强调苏北人之根的具体县市,如扬州或盐城;在不得已认同他们的原籍时,人们就宣称是“苏北”。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已接受了视苏北为有内聚力的类别的信念。同样重要的是农村移民的停止(直到20世纪80年代晚期),因此几乎没有什么青年人和中年人本人是在苏北某地出生或长大的。
- ⏱ 2024-11-26 08:36:30 ^25-6260-6394
第八章 籍贯的族群含义
📌 在上海,籍贯承载着族群的含义。它是社会、经济等级结构建构过程中最核心的部分,即我们/他们两类划分借以立足的基础;也是主张和建构本土身份过程中最经常地求诸和操纵的界标。
- ⏱ 2024-11-26 08:37:08 ^26-394-477
📌 共同语言与文化之类的概念本身是在历史上建构起来的,只有在同其他语言、文化和传统相比较时才会产生意义。
- ⏱ 2024-11-26 08:37:37 ^26-795-845
📌 对于江南人来说,苏北身份的建构和归属部分地确立了一个类别,对照这个类别,他们就能界定自己并最终以上海人身份自诩。
- ⏱ 2024-11-26 18:35:02 ^26-2084-2140
📌 由于上海作为通商口岸的地位,江南人也许尤其亟须把他们自己同苏北人区分开。从19世纪中期直至公共租界和法租界解体,外国在上海的势力不可小觑。
- ⏱ 2024-11-26 18:35:24 ^26-2315-2384
📌 外国人把所有中国人都描绘成是不文明的和落后的人,这是上海人摩登的清醒剂,事情到这个地步,江南“精英”就比其他情况下更亟须制造另一个类别了。
- ⏱ 2024-11-26 18:35:37 ^26-2480-2549
📌 然而,苏北身份不只是江南人在上海作自我界定用的一面镜子。它也是暗指阶层的一种隐喻,因为苏北人的话语往往关乎贫富。甚至在江苏北部的人自己中间,苏北这个术语也意味着阶层,扬州人对待他们的更穷的北邻盐城人、阜宁人和淮安人的居高临下态度便是明证。
💭 同在盐阜大地,内部也有鄙视链。“滨阜响,穷滴叮当响”,北三县也日常被歧视。
- ⏱ 2024-11-21 13:27:14 ^19836794-7VRLE3WPE
📌 在上海,江南人是占有优势的族群,有权论定我者和他者。相反,苏北人不能“宣布放弃选择身份命名过程”。
- ⏱ 2024-11-27 02:04:19 ^26-3881-3930
📌 乍看起来似乎很奇怪,族群身份竟是在如此激烈的民族主义情感时期形成的。人们可能会期待汉族能有大的统一,而不是内部的隔阂。而且,民族主义与狭隘的地方主义并不相互排斥,事实上民族主义鲜有超越地方认同和忠诚的。
- ⏱ 2024-11-27 19:48:53 ^26-4643-4744
📌 也许更切合上海苏北人个案的是史谦德在他关于北京工人的研究中所提出的见解:20世纪中国民族主义运动没有超越族群认同,倒可能提供了公开展示族群认同的场合。
- ⏱ 2024-11-27 19:49:10 ^26-4820-4895
📌 换句话说,进一步研究表明,籍贯的作用,至少在汉口和北京,或多或少与上海的情况类似。
- ⏱ 2024-11-27 19:50:43 ^26-6322-6363
📌 一个人的原籍宣示不应当按表面价值加以理解。相反,籍贯——不论在中国何地何时——都应当理解为一种社会和历史的建构。
- ⏱ 2024-11-27 19:51:19 ^26-6588-6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