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200

  • 作者: 马修·德斯蒙德
  • 简介: 《扫地出门:美国城市的贫穷与暴利》聚焦美国愈演愈烈的住房问题——房价持续上涨、生活成本不断上升,收入却停滞不前、甚至不增反减——马修·德斯蒙德决意深入贫困社区,一探问题的核心。读者将直面贫穷带来的流离失所,见证匮乏者拒绝屈从的优雅身影。这是一本关于贫穷和驱逐的启蒙之书,也是一部呼吁行动与改变的作品。
  • 出版时间: 2022-05-01
  • ISBN: 9787570322879
  • 分类: 文学-纪实文学
  • 出版社: 山西教育出版社
  • 字数: 266581
  • 在线阅读: 微信读书
  • 划线数量: 3
  • 想法数量: 0

笔记

推荐序家 占有与驱逐

📌 贫穷能够成为利润的源泉,并不是因为穷人被剥削,而是因为他们不断突破自己生存条件的底线——吃本来不能吃的东西,住本来不适合住的地方——为没有价值的房子创造出不菲的租金收入。驱逐是不断突破底线的重要驱动力。

  • ⏱ 2025-08-19 09:24:16 ^37-1220-1321

📌 最让我感叹的是,马修能从“看到的东西里看到东西”。我们时常无视眼前的事物,又经常看见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东西。之所以对眼前的事物熟视无睹,是因为我们觉得它们不符合自己的理论视角(比如阶级、性别、自我意识),因而显得琐碎而无“意义”。与此同时,我们拿自己的框架去诠释世界,生造出“意义”,好像看见了一些似有若无的东西。当我们看不清眼前琐事对于受访人的意义、看不清受访人的真实感受时,我们只好灌入自己的想法,把不在眼前的东西拉扯进来。事实上,直观的感受才是生活实践的血液,观察者的臆想无非是窗外的雨点。

  • ⏱ 2025-08-19 09:25:06 ^37-1674-1921

📌 如果你在博物馆看到一幅画,说“它是新古典风格的”,这是一种肤浅无聊的“看法”。站在一幅画面前,为什么一定要下这样的定义?为什么不以自己的直觉进入画本身?

  • ⏱ 2025-08-19 09:25:29 ^37-1965-2041